北京科技大学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简称“生物农业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发展战略新兴交叉学科的重要平台。生物农业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主要农作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种质与基因资源等六个研究方向,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强生物农业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与应用转化基地,并助力学校生物工程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400强。
纹枯病(ShB)每年可导致水稻减产8-50%,但是其防御机制尚是个谜。本研究发现水稻铵转运蛋白AMT1可以通过提高氮同化(促进氨基酸和叶绿素合成)和激活乙烯信号(正向和反馈调节)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防御。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和北京首佳利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成果“玉米新型雄性不育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测试”上榜2021“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智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安学丽以在玉米雄性不育领域获得的突出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合作创新个
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牵头申报的“新型功能性益生菌定向育种与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1年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还有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佳利华科
单位(作者):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12月25日,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智国际研究院”)成立两周年、北京科技大学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物农业中心”)成立五周年工作总结与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