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弓晏婉、董振营
小麦叶锈病是禾本科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的安全生产,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约5%-20%。克隆和利用抗叶锈病基因,培育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Lr47 来自小麦近缘物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编码一个典型的CC-NBS-LRR蛋白,对目前全球主要叶锈菌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广谱抗性。
2023年9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研究员团队与河北农业大学王逍冬教授合作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 Cloning of the wheat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47 introgressed from Aegilops speltoides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在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MutRNASeq方法,克隆了广谱抗叶锈病基因 Lr47 。进一步利用EMS诱变、BSMV-sgRNA介导的基因编辑、转基因互补验证等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并且为了消除连锁累赘,创制了新的短片段易位系,促进了该基因的育种利用。此外,转录调控、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等方面,初步探索该基因的抗病机制。
研究人员首先将 Lr47 基因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7S染色体片段通过远缘杂交易位至六倍体小麦7A染色短臂,研究表明 Lr47 对分离获得的24个叶锈菌流行小种都表现出高水平抗性。通过多态性分析,确定易位系Kern-Lr47含有约150 Mb的外源7S染色体片段。研究人员进一步引入中国春 ph1b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获得了Kern Lr47 × ZZ5389群体2654株F3代植株,同时利用EMS感病突变体和野生型构建分离群体得到的1141个F2代植株,最终将 Lr47 精细定位到3.5 Mb的染色体区间内,候选区间内包含49个具有注释基因,其中6个为典型NLR基因(图1)。
图1. 抗叶锈病基因 Lr47 的抗性表型及其精细定位
随后利用改进的MutRNASeq方法鉴定 Lr47 候选基因。研究人员首先从野生型Kern-Lr47 和10个独立的感病EMS突变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参考基因组TS01和CS候选区间内的同源NLR基因序列,对Kern Lr47 转录组数据库进行BLASTN搜索,鉴定出45类候选转录本;将10个感病EMS突变体的RNA-Seq数据与45个Kern-Lr47转录序列进行对比,发现一个名为KN638873_g379_i12的转录本具有G/C到A/T的突变。进一步PCR验证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KN638873_g379_i12包含一个NLR基因(命名为CNL2),EMS突变体中的点突变导致转录提前终止(图2)。
图2. 利用EMS突变体获得 Lr47 候选基因
由于基于BSMV-sgRNA的基因编辑系统需要预先表达Cas9的品系,利用Kern-Lr47与转入Cas9元件的小麦Bobwhite进行杂交,对F1植株进行BSMV-sgRNA介导的基因编辑。经系列比对验证,对 CNL2 基因ATG下游2280位敲除了碱基“T”或“TT”的纯合缺失造成 Lr47 的移码突变的2个株系(mut-1和mut-2)进行进一步分析。表型鉴定证实mut-1和mut-2较Kern-Lr47更易感病。进一步将Kern-Lr47 携带 CNL2 的7234 bp基因组DNA片段转化到春小麦品种Fielder中,共获得80个独立的转基因T0代植株,对T1转基因家系接种了7个不同叶锈菌小种,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叶锈菌都表现出抗性,而阴性对照Fielder完全敏感(图3),进一步证明抗病候选基因即为CNL2。
图3. BSMV-sgRNA诱导的基因编辑和转基因互补验证
由于Kern-Lr47 携带较大染色体片段,CNL2 与一些不利基因相连锁。为进一步对 CNL2 育种应用。利用 ph1b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7S和7A配对,通过两轮的筛选,分别获得了36 Mb和13 Mb新型短片段易位系(图4)。通过进一步回交,将其转育到我国感锈病小麦品种“扬麦21”(YM21),抗病表型鉴定表明获得的短片段易位系(YM21 + Lr47-1)抗性显著提高。在无病害状态下对BC3F3姊妹系进行15个农艺性状评估,发现除了穗长外,其余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图5)。
图4.Lr47 短片段易位系创制、表型及细胞学鉴定
图5. YM21 + Lr47-1 产量和品质性状评估
通过qRT-PCR检测 Lr47 接菌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表明 Lr47 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受病原菌诱导。烟草叶片和小麦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r47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Lr47全长蛋白及包括CC结构域在内的不同肽段,均未观察到明显细胞坏死反应或叶片黄变现象(图6)。
图6. Lr47蛋白抗病分子机制
综上,该研究成功克隆了小麦全生育期广谱抗叶锈病基因 Lr47,丰富了叶锈病抗性的基因资源库。进一步创制了短片段渗入系材料,消除或减少了有害连锁,开发了可用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为 Lr47 基因在现代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833-2